2006-12-08

Mozart·Requiem簡介

安魂曲(Requiem)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,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於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,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,但省略了榮耀經與信經,增加了《震怒之日》。之所以稱為安魂曲,是因為唱詞首句以“Requiem aeternam”開頭(第一句是“主啊,請賜予他們永恆的安息”),安魂曲這個名詞在音樂上接受的人比較多,而教會一般將其翻譯為追思曲。

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, 1756.1.27-1791.12.5)這部安魂曲作於1791年,是他最後的作品。1791年秋天,莫札特曾對妻子說:“我想為自己寫一首安魂曲。”不料很快應驗,瓦爾茨格伯爵來請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念亡妻。莫札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部作品的創作中,在給朋友的信中,他寫到:“…你知道,創作對我來說至少不比休息更累,況且我也不能無事可作。我預料有些事情將在我身上應驗。鐘聲響了,我只能用標點符號向你表示…。”直到去世,莫札特也沒能完成這部富於人道主義色彩的作品,這果然成了他為自己作的安魂曲,最終由他的學生蘇斯邁爾根據他留下的手稿續完。他死在35歲那年,生前的天才聲譽和奢華生活都沒有了,這個喜歡穿華美衣服身高1米62滿嘴髒話的賭徒在貧病交加中死去。只有他的音樂,沒有一絲傷感,充滿陽光、歡樂。

莫札特這部《安魂曲》使用的是傳統的《安魂曲》形式,用的是拉丁文歌詞,非常真摯、動人。莫札特一生直到窮極潦倒之時,在他的音樂中也一直沒有痛苦,而只有純淨的歡樂。這部臨終前的作品仍是如此,只有那種在天國的光芒照耀著他的感覺。

莫札特的安魂曲共分八個部分,分別是:進堂詠(Introitus)、垂憐經(Kyrie)、繼抒詠(Sequenz)、奉獻經(Offertorium)、聖哉經(Sanctus)、讚美經(Benedictus)、羔羊經(Agnus Dei)、領主詠(Communio),繼抒詠又包括震怒之日(Dies irae)、號角響徹四方(Tuba mirum)、威嚴的君王(Rex tremendae)、慈悲的耶穌(Recordare)、羞慚無地(Confutatis)和痛哭之日(Lacrimosa);奉獻經包括主耶穌基督(Domine Jesu)和牲品與祈禱(Hostias)。莫札特在寫到Lacirmosa的第八小節時去世,他完成了第一部、第二部的合唱和絃樂、第三、四部只完成了合唱,幫莫札特將全曲完成的有艾伯勒、斯塔德勒和莫札特的學生蘇斯邁爾,但主要是蘇斯邁爾之功。

Leonard Bernstain指揮版本下載

No comments: